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由创建于1951年的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改制成立,是我国最早从事冶金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承包业务的国家级大型科技型企业。近70年栉风沐雨,中冶京诚为我国冶金建设史创造了无数个里程碑,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同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覆盖全厂工程咨询、冶金全流程设计、建设的百余项工程项目中,中冶京诚用冶金建设国家队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无可替代的冶金产业链整合优势,践行国家倡议,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树立中国品牌。
服务钢铁巨头 ,助力国家和地区提升冶金水平
中冶京诚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铁冶金工业的实践中,合作了众多国家钢铁巨头,如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国有钢铁公司喀拉卡托钢铁公司,乌兹别克国家钢铁公司,越南南部最大的私营钢铁公司Pomina钢铁公司,东南亚最大的钢铁公司台塑越南河静钢厂,印度国家钢铁管理局有限公司,印度最大的优特钢企业Sunflag钢铁公司,孟加拉最大的钢铁公司AKG集团,尼日利亚最大的冷轧生产企业董氏集团等,通过先进的技术,为这些国家乃至整个地区提升钢铁冶金水平贡献了力量,彰显了中国服务世界的责任与担当。
乌兹别克冶金联合体股份公司(UMK)是乌兹别克斯坦唯一一家国有钢铁企业及整个中亚地区最大的黑色金属轧材和磨球生产企业,其钢铁产量占国家钢铁总产量的90%,可谓是一厂代表举国。2017年7月18日,由中冶京诚整体设计及设备供货的高速线材EP改造工程在UMK钢厂正式开工。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技术指标,其中精轧速度达到105米/秒,优于国内众多同类线材项目;同时该项目是UMK公司旨在改造升级原棒材线,而在轧制下游新增的高线生产线,改造技术难度较大。该产线的投产将极大地缓解乌兹国内对建材产品的进口依赖。中冶京诚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长材轧制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和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轧线自动控制技术,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支点国家和地区树立了中国品牌,博得了信任与肯定,继成功服务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之后,在中亚五国地区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开发国际先进技术,服务世界先进企业
中冶京诚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比肩国际前沿,坚持自主研发,在与“一带一路”各参与国的合作中,不乏用自主研发的世界先进技术服务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成功案例。
中冶京诚为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提供了多项工程技术服务,填补了韩国钢铁工业的多项空白。光阳厂1号高炉炉容6000m3,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高炉,中冶京诚为该高炉设计配置了韩国第一套高炉干式布袋除尘系统。该系统投产以来,运行稳定,除尘效果优秀(高炉煤气含尘量<5mg/m3),使下游TRT设施对比原湿法系统多发电30%。在光阳厂四热轧生产线,中冶京诚设计配置了汽化冷却装置,这是韩国本土第一条使用汽化冷却装置的生产线,实现了余热回收与利用,节能和节水效益显著。中冶京诚也是我国最早开发高炉喷煤技术的单位,是我国高炉富氧喷煤技术的开拓者与引领者,中国国家《高炉喷吹煤粉工程设计规范》主编单位,并以此技术荣获了包括国家发明奖在内的多项殊荣。中冶京诚成功将该技术和装备输出到韩国浦项FINEX1.5万吨喷煤项目,其中中冶京诚开发的磨机烟气不脱水自循环工艺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共享中国质量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发展。在当今,中国倡导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出工业发展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中冶京诚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绿色钢铁技术,为国外客户建设绿色钢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共建国际绿色走廊。
越南Pomina钢铁公司成立于1999年,为越南三大钢铁公司之一,主要产品为高质量建材,是越南当地为数不多一直坚持走高质量发展路线的钢铁企业。烧结作为铁前主要工序,其节能减排工作一直是钢铁冶炼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烧结废气含有重金属、二噁英及粉尘等污染成分,是治理难度最高的废气之一。在Pomina烧结烟气脱硫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中冶京诚技术团队协助业主对比欧洲、日本、东盟以及越南当地多个行业排放标准并结合业主厂内生产设施现状,完成烧结烟气工艺选型,最终在与欧洲以及中国其他公司的竞标中脱颖而出,赢得业主认可。项目应用了中冶京诚密相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占地面积小、脱硫剂用量少、利用率高、耗水量低,对不同SO2浓度的烟气及负荷变化适应能力极强。同时,脱硫剂在整个脱硫过程中都处于干燥状态,没有腐蚀或冷凝现象,无废水产生,大幅降低用户运营及维护成本。
紧抓项目管理,创造中国速度
中冶京诚是我国最早一批工程总承包试点单位,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国内和海外工程总承包服务。在30多年海外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中,攻克了众多跨国项目管理的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对设计、采购、施工、控制等过程实行科学化管理,实现了多项突破,并形成了特色海外项目管理体系,为海外钢厂建设提升了速度,缩短了投资回报周期,赢得了效益。
2018年12月18日,由中冶京诚以EP方式总承包的马来西亚东钢二期六流方坯连铸机工程一次成功热试、顺利投产,设计年产连铸坯100万吨。项目从合同生效至热试投产历时9个多月,调试周期两周,当年签订合同、当年投产,创造了同类海外项目投产速度快、调试周期短的典范,为后续东钢高效率、高质量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服务马来西亚乃至 “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国家奠定了更为坚实的一步。中冶京诚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通过一流的冶金技术实力和先进的工程管理水平,赢得了东南亚业主与合作伙伴的信任和肯定。
中冶京诚以EPC总承包方式建设了ARDAKAN年产80万吨电炉炼钢连铸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冶京诚克服了项目资金阻断、两国设计标准深度差异等困难,创造了所在国冶金工程领域工期最短的纪录,并实现了多项国际标准的转化。项目工艺布置合理、生产技术先进、设备质量可靠,投产后,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合同规定,产量更是超出了设计能力,使得该厂在本国同类企业中生产效率最高、企业利润最好,据业主测算,项目投产2年就已收回全部投资成本。ARDAKAN项目已成为项目所在国的标杆项目,获得业主、业界同行及所在国政府部门的极大认可,也展示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管理水平。这一项目的成功在这方土地上树立了崭新的中国品牌,为其他中资企业后续开拓当地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广中国标准,带动中国技术装备出口
2018年12月20日,印尼第一大国有钢铁企业喀拉喀托钢铁公司120万吨铁交钥匙EPC总承包项目全线机械竣工。中冶京诚为该项目提供了从设计、供货、施工督导到试运行的全周期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全面采用中国标准设计,涉及各类国标、部颁标准达到500余项,并选用中国成熟、可靠的自主工艺技术与装备。
在首次将中国标准大规模应用于印尼冶金工程领域的成功实践过程中,中冶京诚把标准转化成技术,技术搭载到设备上,带动了国内技术领先、高附加值的成套机电装备的出口,项目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7%以上,也为印尼其它领域引入中国标准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2019年2月22日,中国驻印尼大使肖千到中冶京诚印尼喀钢项目现场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并要求继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的出口,带动国内技术和标准走出国门。
3月12日,央视二套《国际财经报道》两会特别栏目《中国品牌在海外——科技篇》对中冶京诚印尼喀钢项目的成功实践进行了专题报道。
结语
一直以来,中冶京诚始终坚持以“打造国际一流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为奋斗目标。在众多海外项目实践中,中冶京诚不仅输出一流的技术、产品和工程服务,更是传递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充分为业主考虑,量体裁衣,无论是为老厂改造,还是新建项目,提供最贴切的解决方案,通过与业主共建项目,带动当地建设实力的提升,与“一带一路”各国充分“共商”、“共享”。
服务“一带一路”,树立中国品牌。中冶京诚不仅为自身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更为国内客户在海外建厂提供境外建厂咨询、绿地工厂EPC总承包等一系列服务和全方面的专业冶金技术支持,以携手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己任,树立更多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