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京诚51个项目荣获冶金建设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和软件成果奖

发布时间: 2023-07-19

近日,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度冶金建设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和计算机软件优秀成果的通知》,中冶京诚51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冶金建设行业工程设计优秀成果奖、计算机软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9项,获奖数量和一等奖比例均创历史新高。

一等奖获奖项目1:临沂钢铁投资集团特钢有限公司年产270万吨优特钢项目

项目为国内优特钢领域首次全工序一次性贯穿建成年产钢水270万吨的冶金长流程项目。基于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结合中冶京诚70余年在优特钢领域领先的技术沉淀,集中应用15项中冶京诚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实现了优特钢生产工艺流程和装备水平的极大提高。

 

一等奖获奖项目2: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一期)炼钢连铸系统板坯连铸工程

项目首次开发了机、电、液高集成度的扇形段更换车装备及全新的工艺布置方式,缩短扇形段更换时间30%以上,有效提高连铸机作业率;光纤结晶器及配套控制模型的开发,占领了板坯连铸机技术制高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3:三钢集团产能置换(罗源闽光)及配套项目1×120t转炉炼钢工程

项目包括1座120t顶底复吹转炉、1座120tLF钢包精炼炉、1台R12m五机五流异形坯连铸机,采用了中冶京诚自主开发的转炉五连杆下悬挂、转炉副枪、转炉汽化冷却烟道、蒸汽过热等专利产品,为客户创造国内领先的技术指标从工艺装备上提供可靠保障。

 

一等奖获奖项目4:河北太行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搬迁改造项目炼钢工程

项目工程设计以转炉为初炼炉,集成了中冶京诚的关键工艺技术,采用了一包到底、一键炼钢、超低排放、球蓄等技术,建成后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个别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5:河钢集团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搬迁产品升级改造项目轧钢工程

图片5.png

工程定位高端,轧钢系统代表目前国内特钢领域最高水平,项目设计和实际考核的产品精度和性能质量均满足或超过国标中规定的1组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车间能源消耗远低于国标能耗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6:乌兹别克AMP冷轧项目

图片6.png

项目完全采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所有机组均为中冶京诚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项目克服了机组原料性能不稳定、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高等困难,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路线和多项先进技术,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板面油、铁粉残留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7:福建罗源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三钢集团产能置换(罗源闽光部分)及配套项目H型钢生产线配套加热炉工程

图片7.png

加热炉燃料采用低热值煤气,既要满足加热温度,又要保证气氛控制。本项目国内首次采取空气、煤气双蓄热加热异型坯全分散控制模式,极大提高了控制灵活性和钢坯温度均匀性,并能很好地控制炉膛压力。实际投产后加热能耗达到285kCal/kg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8:河钢产业升级及宣钢产能转移项目炼钢连铸、热轧循环水处理系统EPC总承包工程

图片8.png

项目包括了炼钢、连铸、热轧的水处理设施,总循环水量大于10万m³/h,建构筑物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中冶京诚近年来规模、体量最大的冶金循环水处理项目。项目工艺先进、流程合理、占地紧凑,建成投产至今,在吨钢耗水量、吨水占地、吨水能耗、吨水药剂等指标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9:日照盈德气体有限公司三期两套60000Nm³/h空分工程

图片9.png

工程工艺装置布置采用主要设备室外布置,压缩机集中隔音罩布置模式,管道路由短,厂房面积小,节约项目建设成本,降低了装置能耗。工程管道设计采用全三维PDMS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工厂设计的准确度和精准度,结构紧凑,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单位制氧综合电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10:本钢CCPP发电项目能源总厂新建29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9万立方米焦炉煤气柜工程

图片10.png

工程克服了场地狭小、基础利旧改造等不利因素,集成了中冶京诚自主研发的各项优秀的专利技术,实现了调节峰谷、错峰发电、提高发电效率等目标,解决了本钢原焦炉煤气柜因压力较低无法并网在线,不能发挥缓冲和稳压作用的弊端,为业主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等奖获奖项目11:石横110KV变电站工程及智能电网管控系统工程

图片11.png

项目为石横特钢泰安特种用钢产能置换项目配套建设的供配电系统,为石横特钢构建的电网智慧节能管控系统,实现了潮流控制自动化、电网调度智能化、数据采集全景化、设备运维规范化、电网运行安全化、事故处理专业化的核心功能,大幅提升了企业电网智能化管理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12:三钢热回收焦炉及干熄焦余热(蒸汽)发电工程

图片12.png

工程为焦电领域首次设计多炉对一机的发电系统,有7台高温超高压参数锅炉,2台80MW高温、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单缸单排汽、凝汽式汽轮机。在国内首次设计,并顺利投运,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指标。

 

一等奖获奖项目13:崇礼区二道沟热源厂煤改电项目

图片13.png

项目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76项奥运工程之一,采用具有专利技术的耐高温穿墙套管、耐高压绝缘套件等部件,首次实现110kV高电压直入,形成创新性技术,为全球范围内110kV直入式电蓄热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一等奖获奖项目14:河北雄安容西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图片14.png

项目为行业内首个整体封装的混凝土搅拌站,实现废弃物零排放,首次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到混凝土领域。采用生产全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采用全自动上料系统、智能配比、料温自动控制、含水率实时监测补偿、产品质量在线监测等技术,实现全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园区管理智能化。

 

一等奖获奖项目15: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

图片15.png

项目覆盖4000多平方千米,共计包含30条管廊,约41.74千米;其中19条综合管廊,12条缆线管廊,是国内投资额和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项目以设计施工运营多维度的绿色节能设计、管廊智慧体系化以及BIM精细化设计,体现了工程设计建造的先进性,节省了资源消耗,降低了工程成本。

 

一等奖获奖项目16: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乡村振兴建设工程

图片16.png

项目包括4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项目设计扎根本土,运用乡土材料,打造极具岭南特色乡村景观,突出原乡自然基底,融入“戏台文化”、“竹编文化”等人文情怀,营造有温度的场所空间设计,使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成为深汕合作区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及名片,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一等奖获奖项目17:乐山市峨边城市环境提升综合工程

图片17.png

项目建设范围包括了垃圾填埋场及中转站、铜河路改造及景观、背峰山公园、滨河路改造及水景观、乾池中心公园、污水处理厂及相应配套泵站、管网。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建设当地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情况并深度融合当地彝风特色,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运转的可靠性,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运行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的建成改善了民生福祉,在助力峨边脱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等奖获奖项目18: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MD探测器外壳工程

图片18.png

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位于高寒高海拔的四川省稻城县,占地面积1.36平方千米,作为核心部件的1185个MD阵列主体工程在同类型构筑物中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实现科学前沿建设领域新突破。该项目研发和集成应用一系列创新技术,贯彻绿色建造理念,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和交付。

 

一等奖获奖项目19: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公寓改造工程

图片19.png

项目由南北两座公寓楼、一座大堂楼及配套用房组成,地上公寓楼31层,大堂楼3层,地下设备用房2层,总面积80123.68平方米。改造后,国贸公寓不仅为租客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居港湾,设置释放压力、缓解疲惫的无边际泳池,掀起高档涉外公寓设计的新风潮。

 

一等奖获奖项目20:抚州市高新科技创新园二期工程

图片20.png

项目为抚州市大型规模半导体创新产业园,抚州高新区首个半导体产业升级新样板,江西首个“三圈”高效半导体产业平台,具有示范性标杆作用,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项目为先建设、后配置生产工艺厂家的半导体产业基地,需要较高的设计预见性,注重于产业特点与区域规划相协调,体现简约、稳重、现代的理念,符合现代工业厂房的气质,满足企业形象需求,又富有时代感。

 

一等奖获奖项目21:山西晋钢智能管控中心项目

项目是国内一次性投入巨大,覆盖流程最长的智能制造系统项目,项目建立了覆盖钢铁行业全流程的公司级智能管控中心,为企业提供集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孪生工厂、大数据分析平台、产销一体化及全流程生产管理系统(MES)、智慧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智慧环保系统等建设内容的全厂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有效提升生产效率5%。

 

一等奖获奖项目22:航空级钛合金大棒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

项目开发了国际首创国际最大钛圆坯BD1350开坯机全套电控系统;开发了国际首创BDM850全套电控系统;二辊横移可逆式开坯机的全国产替代; 国内首条 “以轧代锻”钛合金大棒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成才率提高1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等奖获奖项目23:昭阳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项目综合管廊智慧管控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为区域级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平台,首次构建了一种面向大规模综合管廊的分布式多级管控架构,满足区域级、项目级灵活的运营管控需求;首次开发了面向综合管廊的物联网平台和边缘计算网关;首次建立了一套综合管廊智慧化建设导则和评价模型,为智慧管廊建设提供参考和示范。